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简介

来源: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办公室 时间:2022-07-15

 

  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特殊的历史时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留下了大量文献。民国时期文献全面记载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与国家振兴,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的光辉历史,记载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记载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巨大变化。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与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一定范围内对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进行了调查、整理、出版、缩微和数字化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从整体情况看,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表现在文献底数不清、保护不够;部分珍贵文献流失海外,国内空白;保护和修复人才匮乏;再生性保护进展缓慢;文献价值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利用等。特别是这一时期正是造纸和印刷技术由传统向现代过渡时期,造纸材料较为混杂,制浆工艺较为落后,文献印刷质量良莠不齐,许多文献已经自然老化,甚至一触即破,如不及时抢救,文献历史将面临“断层”危险。

  为抢救和保护民国时期珍贵文献,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2012年在中央有关部委大力支持下,“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项目正式启动,成为继“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之后又一个全国性文献保护项目。2016年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7年被分别写入《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和《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2021年纳入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项目。

  10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各收藏单位及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支持下,“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保护工作机制日趋完善,文献普查有序开展,文献征集成果显著,文献整理规模显现,原生性保护工作稳步推进,数字资源建设硕果累累,人才培养效果显著,“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主阵地作用日益彰显。

  截至2021年底,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联合目录系统发布书目数据30万余条,馆藏数据70万余条,其中5万余条书目包含目次与全文,该平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民国时期图书普查数据发布平台,用户可以便捷使用。

  《民国时期图书总目》已完成《民国时期图书总目·哲学》《民国时期图书总目·社会科学总论》《民国时期图书总目·自然科学(基础科学)》《民国时期图书总目·农业科学》《民国时期图书总目•宗教》等5卷的编纂出版,和之前出版的《民国时期总书目》相比,书目更加丰富完整,资料来源更加可靠,收藏单位信息大大增加,著录更加详细准确,分类更加合理,是一部最新反映民国时期文献普查成果的大型工具书。

  文献整理项目累计立项308项,完成146项,出版图书149种8522册。形成革命历史文献资料丛编、民国时期文献资料丛编、对日战犯审判文献资料丛刊、抗日战争文献史料丛编、对华调查资料丛编等系列专题,在填补国内史料空白、还原历史真相、助力学术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较好地满足了科研单位、社会公众对史料的需求。

  在做好纸质文献资源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数字资源建设,在征集史料基础上,建成“东京审判资源库”“日本细菌战资源库”“革命历史文献资源库”等专题资源库,不断提升国家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效能,发挥行业引领作用。

  积极开展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人才培养工作,已在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举办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培训班21次,线上专题培训1次,在17个省举办成果展览及巡展活动,累计培训来自全国各级各类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收藏单位业务骨干3000余人。

  围绕重大历史题材和国家重要纪念日举办展览活动,2014年举办“历史的审判——馆藏东京审判图片展”,2015年举办“不朽的长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馆藏文献展”,2016年,举办“红色记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馆藏文献展”,2017年举办“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国家图书馆藏革命历史文献精品展”和“钢铁长城——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馆藏文献展”,2019年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成果亮相“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大展”。通过大量珍贵史料展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5426 88545360
中国国家图书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