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图书馆民国图书的修复与保护——以《清内阁旧藏汉文黄册联合目录》为例

来源: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办公室 时间:2022-11-21

 

  我国历史悠久,各个时代的文献典藏可谓浩如烟海,相较传统的线装古籍,民国文献因为受到当时西方文化的冲击与影响,在书页所用的纸张种类、印刷技术上,书封采取的装帧工艺以及最后的成书形制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往往揉入了中、西方书籍的特色,内容更是百花齐放,驳杂无比。直到近年来对其的研究与保护才受到了较多的关注。截止到目前,民国文献在修复技法和修复流程上还没有形成统一和健全的行业标准,在实际修复的过程中也大多是借鉴线装古籍或西文古籍的修复原则。而国内能够针对其开展较专业修复工作的高校图书馆更是寥寥无几。清华大学图书馆作为一座建馆历史悠久、集研究、数字化和开放文明为一体的现代综合型图书馆,收藏有大量民国时期的文献资源,并且十分重视这些资源的保护与传承。

  我馆书籍的修复与装订工作自1917年便已开始,历经百年,传承有序。如今无论是在李文正馆的特藏库、古籍库、还是法律、人文、金融图书馆的藏书库内,都能见到一代又一代清华大学图书馆自己培养的书籍修复工作者们修复过的民国文献。

  图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朱自清夫人、时任清华大学工会副主席的陈竹隐女士(前排右一)的带领下认真地对书籍进行修复和装订工作。

  近年来,我馆更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立了文献修复中心,并多次聘请专家老师为修复人员进行现场培训与指导,使古籍和文献的修复工作更加专业化与精细化。每部书从修复伊始,中心的工作者都会针对其破损程度和保存状况制定详尽的修复预案,修复过程中亦严格把控各个细节,而在修复完成后,还会书写总结报告。

专家老师现场指导修复工作

 

日常的修复工作

  整个的流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为破损的书籍除尘,拍照,测量尺寸,测试书页的酸碱程度、填写文献保护登记表,准备所需的修复工具和材料等。

  第二阶段,中期的修复工作:分为书封的修复、书芯的修复,制作连接部位和三者的接合。

  第三阶段,后期的完善工作:对比书籍修复前后的各项数据,填报修复记录工作表,将书籍回库,写此次修复的注意事项和工作总结,以期为下次的修复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以这本《清内阁旧藏汉文黄册联合目录》为例,此书集国立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三家之力联合进行整理与汇编工作,并由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于民国二十五年亲自做序,该书在印制前历经战火,直到解放后的1947年才得以出版,彼时蔡元培先生已去世七载。他在序中写道:“此累累黄册,盖即当时之简固宜宝而藏之,而且录册价值之重亦从可知矣。”足见其成书之不易,研究价值之高。

  修复人员在接到该书的修复任务后非常重视,修复预案经部门领导与专家老师的合议通过后,即刻着手修复。

  民国时期文献的纸张大多有酸化的情况,在翻阅时易折易裂,如果酸化严重,就要进行脱酸处理。经过专业仪器的酸碱度测试,该书的酸碱值在6.8左右,酸化问题并不严重,无需进行脱酸。

  接下来是分析破损的书封:根据原书封上的烫金文字,书脊处用白墨书写的文字和索书号,黑色封面布和包角,破损书脊的背面露出的衬纸材质判断出该书并非原版书封,而是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多年前自行装配的。

原书籍各部位破损状况

  鉴于原书封已经丢失,现有书封的保存状况堪忧,修复人员决定将损坏的书脊拆除,只保留其上的文字。舍弃残损的原书角,用颜色相近的黑漆布制作新的书脊和书角。取下原封面和封底的草纸面板,换成同样厚度的无酸纸板,保留原烫金的封面布和堵头布,并为封面布的折痕处托一层皮纸进行加固后,再将其贴回原位。

分离书脊、书封和书芯。

制作完成的新书封

  制作完新书封后,是对书芯的处理:首先检查书芯的现状,书页并无撕裂、破损和掉页的状况,保存较为完好。揭下前后的环衬页,将书芯两面垫上灰板,置于夹书器上固定,用调配好的去胶啫喱均匀地涂抹在书脊上,保鲜膜盖好,待其软化后用抹刀刮去残留在书脊上的背胶。然后在清理干净的书脊上均匀的刷薄浆糊,黏贴一层皮纸,再于其上刷混合胶粘贴两端的堵头布和连接新书封用的白棉布。

  由于该书较厚,修复组成员决定用无酸卡纸制作一个三折空腔,用于加固书封与书芯的连接,使其在翻阅时受力更加均匀,结合的更加紧实。而该书的环衬页纸张较为脆弱,还需要托一层皮纸,在强化其韧性和结实度后,重新贴回到书芯上。

制作三折空腔

为环衬页托皮纸

上完环衬页的书芯

  在新书封、书芯和连接处理完毕后,即可着手进行三者的接合。将制作好的空腔黏贴在书芯的书脊上,用书封包裹住书芯,确定两者完全贴合后,在环衬纸下方垫一层麦拉膜防止溢胶,接着在其上方和细软布上均匀地刷胶,迅速合上书封压紧。再选两块尺寸大于书的木板将书夹起,注意露出书脊的部分,置于压平机中用力下压后,快速取出。检查书的贴合状况,将受压后多余的粘胶清理干净,再将书压平,晾干。到此书籍的修复工作大致完成。

将做完连接后的书压平、晾干

  最后则是一些细节上的处理和调整:包括用专业颜料调色后为书籍局部补色、上文艺复兴蜡固色,在新书脊上粘贴原书脊的文字,用细目砂纸打磨带有污迹的书口等。检查完每一处修复过的地方,确认不再有任何问题,填完修复工作记录表后,即可将书籍回库。

  在此次《清内阁旧藏汉文黄册联合目录》的修复过程中有还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一是揭下的原环衬页本身并不规整,在托完皮纸,沿原折痕对折后其尺寸并不能与书页完全吻合,修复时需要提前比对书页的大小,在粘贴前裁切好,就不会导致与书封粘贴完的环衬页有飞边出现。二是在为原书脊文字处的局部固色,打文艺复兴蜡局部封闭的时候,容易将蜡蹭到了新做的黑色书脊布上,导致蜡渗入其中,形成浅白色的污迹。这就需要事先为补色的原书脊固色,之后再将其粘贴到新的书脊布上,即可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如不小心出现上述情况,可以用热风机调至一百二十度左右,近距离吹拂,让蜡软化后尝试再行去除。

  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民国文献种类繁多,破损的状况也千差万别,修复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文献修复中心虽然成立不久,但工作人员每日都在认真学习修复的理论知识,并在实操中提高自身的修复技艺。2022年初,中心在修复的设备、工具与材料上也进行了全面的优化与升级。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套又一套破损严重的民国书籍便会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老师与学生们的眼前。中心会不断积累修复的经验,克服修复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总结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期能够为业界早日制定出专门针对民国文献的修复原则及用于指导民国文献修复工作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做出一定的参考和贡献。我们的最终目的,便是让这些珍贵的民国文献与资料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使它们不再逐渐沦为历史的尘埃,而是能够在未来的道路上绽放出应有的光彩。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5426 88545360
中国国家图书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