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图书馆抢救濒危文献 古书"数字化"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4-01-15

 

图为重庆图书馆里修复过的民国图书。侯露露 摄

 

    今天,备受关注的重庆图书馆“镇馆之宝”——7万册(其中数千册为孤本)民国文献电子版正式对外开放。预计2008年上半年,全馆9万多册民国图书、期刊将全部完成数字化。届时,读者通过电脑可以浏览民国时期尘封的历史,而不必担心损毁到那些脆弱的书刊。

    重庆图书馆现藏民国图书7.7万册,民国期刊2万余册,因抗战文献、联合国文献、古籍善本馆藏丰富而享有盛名。

    在该馆6楼的民国文献藏书库,记者看到,书架上陈列的书籍杂志已发黄干枯。随便抽出一本,边缘处大多已不完整。翻开书籍,内页上有零星的蛀孔,时不时还有脱页。拿起书轻轻晃动,会有无数纸屑像雪花般落下。

    重庆图书馆副馆长宋继珍介绍说,早在30年前,“镇馆之宝”中的绝大部分就已出现了书页整体泛黄、字迹不清、书页两角脆化等问题。

    为此,20064月,重庆图书馆“民国文献数字化”工程正式启动。对于用扫描的方式保护民国文献,专家一直都有顾虑。在扫描过程中,扫描仪的光源和热源会对文献的纸张、文字、装帧产生影响,尤其是扫描时还需要拆开书刊,会破坏到文物的品相。

    “保存文献的原生性固然重要,但文献的内容也不容忽视。”宋继珍说,如果不进行扫描,传统的翻阅和复印对民国文献的伤害太大,“过不了几年,这些文献就全没了,那就太可惜了。”

    据了解,重庆图书馆扫描前将民国图书、期刊分成两类。有副本的,选择副本做拆开分页扫描,扫描后再重新装订;孤本书籍则主要采用无边距扫描,维持书的原形,每次只扫描一页内容。

    为了延长文献寿命,重庆图书馆的民国文献被置于恒温恒湿的书库中保存。随着文献电子版的开放,原则上纸本文献将不再对公众开放。

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5426 88545360
中国国家图书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