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国时期价格指数资料汇编》(全三十册)正式出版。价格指数是反映和衡量一个地区物价变动的重要数据,是研究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参考,不仅能反映民国时期统计学的发展,还可以为现在的民国经济史研究、长时段的中国国情研究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近代中国经济指数资料整理及数据库建设”(项目批准号:16ZDA132)的成果,共收录相关指数资料24种,涉及各大城市如上海、广州、重庆、天津等地的城市物价指数和农村物价指数。这些指数的发布者多为官方机构,也不乏大学、专业学者等研究机构及个人,统计方法多样,统计物品种类丰富,不仅包含食品、日用品、大宗商品的物价指数,还包括工业原料等,有的还有中外物价指数对比,内容全面系统。
中国近代的物价指数最早可追溯至一八九五年,在英国皇家殖民委员会一八九四——一八九五年报告书(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Colonial Institute, 1894—1895)中,英国人威特莫(William Wetmore)从中国海关报告中提取数据,编制了一八七三年以来连续二十年的批发物价指数。同年,日本币制调查委员会也发表了其编制的一八七四——一八九三年中国五十二种商品的批发物价指数。这两种指数的实用价值虽然不高,但具有较为重要的历史意义。
中国人编制物价指数则始于一九一九年,是年财政部驻沪调查货价处编制的上海批发物价指数刊行,涵盖了上海一百五十一种商品的每月价格,这应该是中国指数编制工作的真正起点。国际联盟也在一九二四年出版的《货币备忘录》(Memorandum on Currency,1913—1923)中收录了这一指数。
《民国时期价格指数资料汇编》的编辑原则,大体循着时间和地区顺序,将民国时期出版的物价指数影印结集成册陆续出版。但是对已经在“民国文献资料丛编”中影印出版过的物价指数资料不再辑录,如知名的南开物价指数,因为其已经在“民国文献资料丛编”的《南开经济研究所民国社会经济期刊汇编》中辑录,相同的内容不再录入《民国时期价格指数资料汇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