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1927年5月南昌起义诞生以后,人民军队已经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9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与全国人民一起,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建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军队经过长达22年的革命战争,战胜了国内外强大的敌人,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伟大贡献。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民军队忠实地履行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的职能,保卫了祖国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自身建设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水平不断提高。
      借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国家图书馆精选馆藏文献,隆重举办此次展览,用文献史料展示人民军队近一个世纪的光辉历程,向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民子弟兵致敬。

  •   十九世纪中叶之后,西方国家多次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迫切需要新的社会力量开辟新的救国救民道路,迫切需要一支强大有力的军队肩负救国救民的历史重任。
      1922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各革命阶级和政党建立“联合战线”,进行“联合战争”的政治主张,随后开始与国民党磋商建立革命“联合战线”。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开始。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国民革命军的组建,进行北伐战争,开始了早期的军事活动。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活动,为创建人民军队、进行武装革命做了必要的准备。

  • gtcc_180321yyc_08.jpg

     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

  • gtcc_180321yyc_12.jpg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

  •   在大革命失败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会议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在此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建立了人民军队,此外在湖北、广东、江西、陕西、河南、河北等省也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
    这一系列起义中创建和保留下来的部队,转进到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山区和农村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创建苏区。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人民军队发展壮大,游击战的作战原则逐步形成,政治建设也取得了重要成就。
    由于内外多重困境,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遭到失败,中央红军主力被迫长征,其他红军主力也先后被迫长征。1936年10月,各路红军会师陕甘。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顽强的生命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爱国军民拿起武器,组织各种名义的抗日义勇军,进行抗日斗争,活动地区几乎遍布东北全境。中共满洲省委遵照中共中央关于领导东北人民实行武装抗日的方针,帮助抗日义勇军开展斗争,井建立了由中共直接领导的巴彦、海伦、珠河、密山、宁安、汤原、饶河、磐石、海龙及东满等抗日游击队和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3年起,在抗日游击队基础上组成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2月20日,东北人民革命军领导人发布《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决定将东北人民革命军等抗日武装部队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到1937 年秋续编成十一个军。东北抗日联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不畏艰危,坚持战斗,为夺取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 gtcc_180321yyc_15.jpg

     东北抗日联军设在长白山中的密营仓库

  •   全国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捐弃前嫌,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赴国难。1937年8月和10月,红军主力和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分别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等重大胜利,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
      面对日军的进攻和国民党的屡败屡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打击日伪军,在华北、华中和华南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在战略防御阶段,敌后战场从战略上牵制了日军大批部队,有力配合正面战场对日作战。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发挥出日益重要的战略作用,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逐步成为持久抗战的中坚。在战略反攻阶段,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从敌后战场全面出击,解放了大片国土,抗日民主根据地迅速壮大。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 gtcc_180321yyc_16.jpg

     《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 gtcc_180321yyc_18.jpg

     1948年7月,刘邓大军历经千里远征,顺利到达大别山。

  •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迫切期望和平建国,国共两党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井在政治协商会议开幕之前,于1946年1月5 日达成了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定。1946年6月底,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发动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开始了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的人民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游击战为主转为以运动战为主,新建和扩建了特种兵,部队的军政素质、战术水平和作战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
      1950年6月,解放战争大规模作战结束,人民军队解放了除西藏和台湾、游湖、金门、马祖、西沙、南沙等岛屿以外的广大国土。这一伟大成就,给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担负起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和安全的使命,自身建设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道路上阔步前进。建国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扬不畏强敌、英勇奋战的精神,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和边境自卫防御作战的胜利,缔造了国家发展的和平环境。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中国人民解放军积极支援国家建设。危急时刻,人民军队总是挺身而出,抢险救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深受人民的爱戴。1990年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 gtcc_180321yyc_21.jpg

     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舰载机训练

  •   九十年来的历史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中坚力量,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事实证明:“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当前,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杜会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杜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百年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人民军队肩负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安全保障的重要责任,同时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全人类共同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强军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让我们携起手来,积极努力,共同营造军民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